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

国内国际经济军事文娱视频图片评论

困乏起疹都是"湿重"的祸?!春季祛湿全攻略

美食首页 爱美女性网论坛 2016年04月25日 11:36 A-A+

原标题:

  为什么现的病都那么复杂了,很多时候感冒好了,又开始咳嗽?因为他们体内有湿,体外的邪气总是和体内的湿气里应外合,纠缠不清,所以导致现在好多疑难杂症。当体内湿气重时,人会感觉困倦、身体四肢沉重、少食欲、皮肤起疹、脸上黏腻不舒服,甚至出现肠胃炎现象。治病就要去根,因此,想要要身体棒棒哒,整个人看起来容光焕发,想办法去湿气才是最重要的方法哦。

   “风、寒、暑、湿、燥、火”,这是中国人普遍认为最容易致病的6个元素,而中医最怕的是湿!因为湿是六淫当中惟一有形的病邪,很容易与其他无形病邪结合在一起。于是,纠结开始了:湿到底是什么样的东西?祛湿是不是就会让人变得干干的?不浮肿的人是不是就用不着祛湿?

   湿,不是水的错

   “湿”是什么?简单粗暴地解释就是水,但和“多喝水”的意义又截然不同。我们在地理课上学过,气候学中有湿润气候与潮湿气候的分类,随着水分含量增大,褒义的“湿润”,会变成让人不舒适的“潮湿”。

   中医看待“湿”也是这样,“风、寒、暑、湿、燥、火”首先是六气,是古人界定大自然的六种状态,偏于气候范畴。六气过量,就变成六淫,成为影响健康的因素。

   湿气从哪儿来

   中医说到的湿邪有两种,一种是“外邪”,一种是“内湿”。外湿来源于环境,潮湿的气候、居住场所,或者涉水淋雨,都有可能使外界进入体内的水过量,影响机体正常运转。内湿源于自身,水液的消化、运输和分布出现问题时,体内湿气加重。

   如果城市的排水系统不合理,一场中雨也能造成多处积水。把城市换成我们的身体,积水就是内湿。内湿与外湿的来源不同,引起的不良反应都一样。而且两者互相助力,内湿会使人更难以抵抗外湿,外湿的侵入会增加内湿生成。

   医师介绍说,人离不开水。在正常情况下,水湿之气是身体正气的一部分。而身体不正常时,水液不能纳入正常循环,才会有看似多余的水“冒出来”,才是湿邪,内湿如此,外湿也如此。正气充足时,侵入体内的湿气能运化掉、排出去。正因如此,有些人游泳能健身,有些人却会因此湿气加重。

   小心!你正在“养育”湿邪

   专家们都认为生活在都市的白领,常常都是在“自己养育湿邪”。

   内湿是水液代谢的问题,原因是脾胃运化水湿的能力不足。饮食伤脾胃。一方面冷饮冷食吃得多,脾胃被冻住了;另一方面,肥甘厚味吃得多,脾胃太辛苦。

   思伤脾,现代人思虑太多,脾气虚弱,土不克水;很多白领女性本来肌肉力量就小,而肌肉与脾胃能量相关;她们还天天久坐,不喜欢锻炼,到了夏天也很小心不让自己出汗。这些都是“养”湿气。湿气是现代人的生活习惯“培养”出来的,而养育湿气的温床主要有三个。

   病从口入:现代人食寒饮冷、肥甘厚味,包括大量甜食、冰激凌、冷饮和油炸食品的摄入。女人为了减肥美容把水果当饭吃,也会让湿气加重。

   缺乏运动、避免出汗:面部色斑、肤色不匀、身材臃肿都可能是湿气带来的恶果。适度运动是为了调动体内能量,将水湿运化彻底。出汗是排湿的方式,尤其在到了炎炎夏季更要顺应季节特点。

   喝水如牛饮:王洪岗医师还特别补充:一天喝八杯水,这种定量的方式不可取。每个人对水的需求量不同,喝过量的水既加重肠胃负担,又加重湿邪。我们可以试着听从身体的呼唤,口渴时再喝水,每次少量慢饮,并尽可能喝温开水。

   祛湿,这么做就对了

   湿盛时常会喝药煲汤食粥,水的摄入量如何能减少?可以用水煮过薏米后,再用来蒸米饭,既保留了薏米渗湿的作用,又减少了水的摄入量。

   厚腻舌苔,基本都反应了体内湿盛的状况。看起来水灵灵的滑舌反倒未必是湿气的问题,更多与胃病相关。

   北方人爱吃面食,面食易生湿。张仲景在《伤寒论》中,提到太阳中风病,服过桂枝汤后,要忌口不吃面食,也是因为面食营养价值高,易生湿。

   湿是阴邪,大部分时候,湿盛时的人对水不感兴趣,这也是身体智慧的体现。不过这不绝对。有些人局部水湿,因水的运化不够,又觉得口干舌燥,水喝得多小便也多,却不解渴。这时可以把局部的水湿去除,恢复津液转化与分布。

   热、辛、燥的药材可以帮助去湿,但也消耗阴血。阴虚的人怎么办?学古人“服气”吧,用藿香、佩兰等辛香的药材做成香包带在身边,醒神也除湿。

  宅家也能祛湿

  芳香化湿:烹调时放一点香料,比如白豆蔻、花椒等,芳香的气息醒脾,振奋阳气。生姜性辛温,夏季每天早起吃三片,女性泡醋食用。虽然没有明确排湿的说法,但是姜温养脾胃,有助化湿。任何芳香辛热的食材都有可能消耗阴血,所以别贪辣、别贪香!

  淡渗利湿:绿豆、赤小豆、薏米,都是以甘淡为主,能温和地把湿气从细胞间渗出,再通过小便排出。因为赤小豆薏米粥名声太大,陈刚华医师特意嘱咐说:有些湿气重只是表面现象,实际是津液不足。水湿不能转化成津液才出现湿,这种情况下喝红豆薏米,越喝症状越重,喝到没舌苔的时候,阴虚已经亏损得很厉害了。舌苔剥落情况下的湿气还是应该就医。

  苦温燥湿:《 黄帝内经》中有“脾苦湿,急食苦以燥之。”药材中厚朴、苍术可以归在这一类,食物中苦味偏少。糊了的锅巴能达到苦温燥湿的效果。 

相关阅读 祛湿 | 湿气
我要纠错编辑:耿敏 责任编辑:
  • 国内
  • 出境
  • 视频
  • 美食
  • 图片
  • 远方的家




302 Found

302 Found


nginx

860010-1123010100
1 1 1